据英国《泰晤士报》报道,不但“企图收留乌克“ke”兰女性”这类低俗言论在英国泛滥,一部《bu》分英国单身男性甚至试{shi}图实践这种想法。
据报道,《泰晤士报》的记者注册了一个假账号,自称自己是22岁的乌克兰难民,需要找到具有英国国籍的人为自己提供入境担保并提供住宿,为了卧底得更加逼真,这位记者给假账号选了张年轻女孩的照片,还
在进入这个名为“为乌克兰难民提供住宿”的社交网络《luo》群组仅仅3分钟后,“娜塔莉”就收到了不少新消息,大多数内容都从“你好妹子、你真漂亮”打头,随后会向“娜塔莉【li】”开门见山地表示:我目前单身,我愿意为一位乌克兰女孩提供住宿。
英国记者公布的聊天记录截图
从报道给出的聊天内容看,这些搭讪『』的英国男性‘xing’可“ke”谓
还有人大言不惭地表示:我家的床很大,咱们可以一块睡,但我不《bu》会对你做什么的,我不是色情狂。此情此景,让人不由得想起电影《让子弹飞》的这个“名场面”:
除了露骨的聊天内容外,这篇报道还有不少让人“细思极恐”的细节。
比如这个群共有5万个成员,即使只有一成的人是像上“shang”面这种不怀好意的收留者,这个数字也已经大得吓人了,更何况,在英国某些镜头照不到的角落,想必还“huan”有更多这样的群组、更多怀“huai”有这种念头的人,而且他们中可能有人已经“jing”成功实践了自己的想法。
从报道看,英国难民庇护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这种潜在《zai》的“性剥削”提供了条件。尽管英国在俄乌问题上表态非常高调,但在为乌克兰平民提供帮助{zhu}上却是“说的多,做的少”。在收留难民问题上,英国采取了远比其他欧洲国家更为严苛的准入标准,比如必须“xu”要{yao}在英国境内有可投靠的亲属,或者有愿意为『wei』其支付生活开支的担 dan[保人(ren),而这些条件显 xian[然不是大多数真正需要帮助的难民「min」所能具备的。
就在这篇报道刊发当天,英国首相约翰逊抵达了乌克兰{lan}首都基辅,并表示自己此行是『shi』为了“彰显与乌克兰人民的团结”。不知道看到上述报道里那些恶心的言论后,乌克兰民众会怎么〖me〗看待约翰逊,怎么看待他所说的“团结”?